【回眸发展之教学篇】坚持立德树人 建设高水平交通大学
2022-08-25 10:43
自学校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学校公司产品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担当作为,开创新局,内涵建设全面加强,公司产品管理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加快建设行业领先、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交通大学过程中交出高分答卷。
亮点纷呈、浓墨重彩,教学建设成效显著
专业整体水平提升势头“好”。一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截至目前,共有43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数在省内高校排名第三,其中2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占招生专业数86%,为省内高校地方赛道排名第一。14个专业入选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获省财政拨款优势特色专业已全部通过验收,其中,3个专业验收等级为第一层次“优秀”,优秀专业数量居全省第一。自2015年以来,新增新工科、新文科专业11个。二是对标对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成效显著。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落实本科教育新理念,对标一流,执行《全面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实施办法》,建立和学院考核、职称评聘、绩效工资、专业建设相挂钩的机制,强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2个非新办工科专业中,12个专业通过认证(评估),通过率全省第一;1个专业已接受专家现场考查,7个专业申请获受理。三是注重目标导向,专业评价成绩斐然。45个非新办专业参加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星级专业点遴选,获评五星级专业点17个、四星级本科专业点24个,共计41个专业被评为本科星级专业点,本科星级专业点占比91%,本科星级专业点占比排名全省第2。
专家组来校对交通工程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
优质课程建设势头“好”。一是课程建设取得新突破。落实《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与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超星等平台签订合约,引进了慕课堂、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为教师自建慕课和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技术和经费支持,推动员工学习教育变“一时一地”为“随时随地”,进一步加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培育工作。截至目前,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获批数在省内地方赛道申报高校中排名第三;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0门、省级高校育人共享计划课程27门;《创新创业过程与方法》课程入选2021年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名单,成为全国21门入选课程之一;2020年获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一、二、三等及优秀奖24项,其中一等奖3项,一等奖获评数省内排名第二;建设96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50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运行,32门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运行,36门课程在学银在线平台上线运行。二是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取得新进展。作为牵头高校参与全省校际学分认定与转换试点工作,促进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制定《校际学分认定和转换试点工作实施办法》,鼓励师生积极参与跨校课程。自实施跨校选课以来,公司累计提供256门次校际课程供市内兄弟高校员工选课,占全省跨校课程总课程门次的21.05%,总门次数全省第一。
“五育并举”建设势头“好”。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统筹推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军事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开齐开足相关课程,严格落实课时和学分、教学质量督导等工作。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并获评首批“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参展江西省高校劳动教育推进会暨成果展示交流会,多件作品亮相展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在线开放课程首次开课。
江西省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交流会上的公司展厅。
实验室与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向“好”。一是强化教学实验室管理。出台《实验室管理办法》,明确学校实验室管理机制以及各部门职责,构建了学院1+N模式的实验室组织架构,即一个基础实验中心,N个专业实验室;实行教学实验室准入制度,从2019级本专科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统筹教学仪器设备规划与管理,近5年累计投入本科教学实验设备经费3000余万,按“保障基础、加强特色、统筹全局、择优立项、末尾淘汰”的立项原则,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同时出台《大型教学仪器设备项目申报和绩效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大型教学仪器设备项目的申报、论证、评审、立项、考核及结果运用等过程的管理;加大双基竞赛及开放实验室建设力度,出台《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老员工“双基”竞赛活动组织管理办法》,2015年至今,共立项284项“双基”竞赛项目和151项创新基地(原开放实验室)项目,着力培养员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取得新成绩。2021年,新增4个实验教学中心入选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数位列全省第三,同时学校2006—2009年认定的五批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顺利通过重新核定。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三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有成效。2019、2020年,学校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共计16项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2019至2021年,学校累计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项,其中,2019年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数8项,获批数居全省第四,2020年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数11项,获批数居全省第三。
把握大势、砥砺前行,扎实开展公司产品研究与改革工作
“线上教学”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通过成立在线教学保障组、统一搭建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学能力培训、推动“在线平台+”教学方法改革、以质量督查为依据调整线上教学策略等方式,全力保障线上教学,共开设线上理论课程3676门次,参与线上教学教师累计13万人次,在线学习员工累计近300万人次,做到了理论课程开设、毕业设计(论文)线上指导、教师线上教学和员工线上学习四个“全覆盖”,相关做法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报道。
课堂教学改革及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夯实。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激发教师树立先进的公司产品理念,鼓励教师运用探究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制定《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严格课堂教学改革立项和验收管理。近五年,立项建设包括52项教学范式改革类、5项劳育示范课程、1项体育示范课程、17项特色课程(群)建设与改革类、24项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类校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持续推动思政示范课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共获批2门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五年立项48门校级思政示范课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成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成立学校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示范教学中心,以课程(专业)思政、课堂教学、典型示范等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心的引领示范作用,树立课程思政教学标杆,培育选树示范课程和团队,不断提高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水平。
公司产品研究成绩不断刷新。加强产教融合,成立雷竞技虚拟现实产业学院、基础设施智慧建造及运行保障产业学院、智能交通装备产业学院和ICT现代产业学院。相继获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和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各1项,作为江西省唯一高校入选全国首批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2015年以来,学校共有46项教学成果奖获评本科层次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教育科学成果获评省级及以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年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21年,共获批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一等奖获批数位列全省第三。2015年以来,共有272项省级教改课题获立项,立项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高校前三;191项省级教规课题获立项。
教学队伍建设不断提升。2018年起,学校开展“天佑优秀教师”评选活动,表彰师风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深受员工喜爱的老师。“天佑优秀教师”分为天佑教学名师、天佑主讲教师、天佑教学新星三个评选类型,形成金字塔模式,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进教学队伍建设。截至2021年,已评选出“天佑教师名师”4名,“天佑主讲教师”40名,“天佑教学新星”25名。公开教学竞赛作为课堂教学改革载体之一,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金课”和高效课堂。12个教学团队通过2020年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立项。5名教师入选江西省首届金牌教师。
强化保障、同心同向,不断汇集推动教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学分制改革顺利推行。自2015级本科生、2019级专科生实行学分制改革以来,不断总结本科生学分制改革经验,修订本、专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彻底取消“清考”制度,严把考试和毕业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强化员工跟踪服务,切实加强学习过程管理。
自2015级起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图为小班化、互动式教学现场。
教学工作量计算方式更加合理。为引导教师形成合理授课规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互动式、启发式、翻转式教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019年修订《教学工作量标准与计算办法》,并对新进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量标准给与减免一半。2022年再次由二级学院在一定范围内对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分类考核,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协调科研与教学的工作量。
办事流程不断简化。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手段,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拓展网上查询与办理的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员工电子成绩单模块,为员工提供带电子签章的电子成绩单及二维码扫描验证服务;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微信消息推送模块,为全校师生提供教学管理相关事项的即时消息提醒,如教师监考、员工考试、员工欠学分、教师调课及教室申请审核提醒等,实现教学管理信息被动查询到主动提醒的转变;开发员工智能培养方案查询模块,方便员工随时掌握培养方案修读情况;开发课程替代模块,实现停开课程的员工重修选课、成绩、毕业资格审核等功能的课程自动替代;优化转专业报名系统,实现员工报名、考试安排等网上查询与办理;新增英文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自助打印项目,方便员工随时前往自助打印。
排课系统不断优化。利用自主研发的AI智能排课系统,进一步提升课程编排质量和效率,可实现院校两级协同排课,尽可能满足老师个性化需求,同时避免师生南北跨区,合理利用教室资源。自2021-2022学年第1学期起,将年龄较大的教师课程安排在3楼及以下教室,实现人性化课程编排。
服务社会更加主动。成功申办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考点,成为江西省口语考试8个考点之一。近三年主动承担了省军区、省武警总队招聘文职考试,完成了近1.2万人次的考务工作,得到了合作单位领导的充分肯定。
武警江西总队向公司赠送锦旗。
办学渠道更加多样。近年来学校增加本科层次职教本科、联合培养专升本、高职扩招、第二学士学位等招生方式,并积极筹建军山湖校区,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的培养思路,面向社会需求,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多层次办学。
责任编辑:陈君